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细读教学初探论文

时间:2013-09-18 来源:语文阅读 点击:

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认为:“阅读教学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。”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强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思想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、体验和理解。”[1]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,语文教师已经将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。小说是多方面、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。它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,来反映社会生活,且具有丰富意蕴和价值。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多为经典文本,值得我们细读。小说文本应该如何细读?细读时又该把握哪些度?笔者试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。

  一、把握广度——注意教学内容结合点

  文本细读中的“广度”,是指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,而是要广泛地阅读与文本相关的书籍资料,构建大语文阅读观。[2]要想了解一篇小说的真正内涵,单靠教参资料是不够的,泛泛阅读也是时间不允许的。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把握阅读广度的基础上,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结合点。小说创作背景及意图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的通道,如果我们能由“时代”和“作者”入手,还原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和意图,就能丰富小说阅读的体验,实现有效的文本细读。如都德《最后一课》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“又出了什么事啦?”该如何理解?教师不应急于回答是与否,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身份、所处的环境及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去讨论,由此展开了师生平等互动交流——交流一:结合课文内容,了解时代背景。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,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,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,改教德语,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。一个“又”字,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,变故迭起,人心惶惶。“最近两年来,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”。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,经历了太多的事情:法国战败、征发人员、调集物资……交流二:结合人物语言,走进作者。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。这块布告的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!因此,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,就立刻意识到“又出了什么事”了。“又出了什么事啦”这一句,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,为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埋下了伏笔,预示着重大事件的即将发生。此外,还能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痛苦。

  二、注意深度——提炼教学目标着力点

  “深度”就是要引导学生向更高的阶段发展,而不是满足于课程的热闹。小说阅读教学的深度体现在引领学生把握小说主题,并在品读中走向生活,读出自己。任何一篇小说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作者情感的载体。如何让文本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及其思想内涵为学生所接受?我们需要让文本与生活对接,把文中的事物还原,生活还原,情感还原。以高尔基的《童年的朋友》为例,一文中有着这样一段对话“我不想睡!”“不想睡就不睡好了。”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揣摩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场景,再试着让学生朗读体验、比较。于是学生读出了“我不想睡!”当中感叹号态度坚决的语气,体会到我在外祖母面前的无拘无束乃至略微的放肆。而面对我这样的话语,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“不想睡就不睡好了。”学生又从这平常的话语中,感受语言如同那窗外的阳光温暖着“我”幼小的心灵。从中读出外祖母就是这样善解人意,尊重我乃至对我的迁就。于是学生对外祖母“童年的朋友”这一形象的认识更为深刻,也想起儿时爷爷奶奶关爱自己的甜蜜的片段。课堂中有学生如此感言:生活存在着种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,即便生活遇到不幸,也应当学会在在孤独中寻求慈爱,在痛苦中追求快乐,最终获得属于自己幸福!这样,“亲情”“幸福”“希望”等等方能成为一个个联系学生精神世界成长的核心语词,常驻心间。

  三、注意角度——突出教学设计侧重点

  小说的文本细读可以有若干角度,受课堂容量所限,无法做到文本细读面面俱到。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有侧重点。一堂好的语文课,一定有它内在的生长逻辑。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前,先做到文本细读。我们在解读小说时既要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、与作者开展心灵对话,又要参照《语文课程标准》的要求,读出编者的编排意图,更要以学生的身份去开展细读,最终寻找到与孩子一起进入文本细读的支点,共同走进文本,研究文本,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。[3]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、情节和环境,这是小说教学惯用的切入角度。情节的编织,人物的刻画,环境描写的技巧,可从中遴选某一个点,深入进去细细品读。

  叙述角度、叙述节奏、话语模式等等,均可作为课堂的切入点。这里以王愿坚的小说《七根火柴》的教学片断为例,进行“读出文本的层次感”为切入口的文本细读设计。第一层次,走近文本,读出人物形象。所谓形象就是读者展开丰富的阅读想象,将文本在大脑中还原、加工成鲜活的图象。这是小说文本细读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当卢进勇把剩余的六根火柴交给指导员一一清点时,他的胸中必定涌动着失去战友的悲痛。教学时,应该适时让学生扮演角色,教师点评优劣,学生能较快走近文本。此处引领学生有感情朗读,读出人物所处的情境、人物的真实状态等等。第二层次,深入文本,读出表达方式。小说阅读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、学会表达。因此要引导学生细读时,要深入文本,读出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。课堂上教师如加上以下的一些提问:“这里是如何描写卢进勇的动作、语言的?为什么要这样写?如果你来写又会怎样写?”等等,也许就能充分调动学生,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,积累语言、学会表达。第三层次,走进文本,读出情感思想。这是文本细读的难点所在。所谓思想是指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的观点,它往往潜藏在文字的背后。这需要师生共同全身心地投入文本,与小说中的人物合为一体,见人物所见、闻人物所闻、想人物所想,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,与人物进行生命对话,用理性的思维去倾听文本背后发出的声音。在主题把握后,加上前面的情境铺垫,学生抛出各自不同的细读见解:“此刻卢进勇悲痛,但同时他感动,欣慰,振奋,因为无名战士的精神和意愿又是那样催人奋进,于是点燃了卢进勇的革命激情,所以他会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。”“卢进勇数火柴一,二,三,四……,这不是普通的数字,应从中读出数字中所包含的内心的沉重和慎重,读出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精神,读出光明与希望,这里不用顿号而逗号”“每一根火柴都是用艰辛与生命才换来的,都是一簇簇可以救命的篝火,都是一点点可以燎原的希望之火。”此文本细读,学生真正走进了卢进勇的内心世界,也走进小说作者王愿坚的内心世界。

  四、注意细度——抓住语言能力训练点

  所读细度,是指小说中的字字句句,都要琢磨得有滋有味。叶圣陶先生在《语文教育二十韵》里说,“一字未宜忽,语语悟其神”。[4]教师在授课前,需要“精读”、“研读”文本,反反复复仔细地阅读,不要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字。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、这个词、这个句子,能换用其它的字词句吗?需得细细地体会其内蕴所在。当然,学生预习时也需这样的细读。

  1、咬文嚼字 小说细读,首先就要从语言文字入手,仔细推敲。因而细读文本时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能轻易放过,要细细体会作用,在此基础上再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。鲁迅先生的《孔乙己》,讲到孔乙己有钱时去咸亨酒店买酒,在付账时将铜钱一个一个“排”出来,一个“排”字形象刻画出孔乙己当时的那种炫耀心理,觉得自己很是“阔绰”,但实际上呢?并非如此。后来的情节是他的腿被打断了,穷得只能靠窃书为生,他再去咸亨酒店买酒,变成了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“摸”出铜钱来。从“排”到“摸”,表面上看,不过是拿钱动作的一个小小的变化,背后的实质却是人物命运的重大改变。细读文本时,需要抓住小说中的重点字词品读,不但要读出词语本身的信息,还要引发开去,结合人物形象、小说主旨,才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。

  2、细品文句 小说中某些语句对刻画人物、凸显主题有着重大的作用。这些句子意蕴丰富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。抓住这些关键句引导学生细细品位,能“触一发而动全身”。如李森祥的《台阶》,小说是一部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艰辛创业的奋斗史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句——“我们家的台阶低”来理解文本,把握人物形象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“父亲为什么要用毕生的精力,把家门口的台阶由三级筑到九级呢?”文中先后两次出现这“我们家的台阶低”,这是为什么呢?言为心声,这正是父亲内心的真实写照。再联系文章内容,原来台阶不仅仅是台阶,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。可见,每一个句子的背后,都有着一份深长的意味。

  3、关注细节 所谓细节,即细微末节,小说中的细小情节是小说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、事件发生和环境景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,值得发掘。例如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《变色龙》便是巧用细节艺术的典范之作,值得我们细读和玩味。文中对“手指头”和“军大衣”的细节描写,在刻画人物形象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揭示小说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的形象,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,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。教学时,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变化,体会作者实际是借此反映当时社会人物风貌,从而将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用意。此处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的一幕,帮助学生了解社会、认识生活。

  当然,我们强调文本细读,但也要避免两个误区:一是读得过碎,过多着眼微观层面细读,二是将自己的细读强加或复制给学生,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。小说细读,师生携手同行,方能教学相长。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他的著作《谈美》送给青年朋友们一句话:“慢慢走,欣赏啊!”小说文本细读的旨趣正在于此,细腻地读、细致地读、细心地读,我们必将发现小说文本世界的另一番天空。

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细读教学初探论文

https://m.jinxinghang.cn/yuwenyuedu/26017/

推荐访问: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100篇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

扩展阅读文章

语文阅读热门文章

语文阅读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

顺风作文网|优秀作文大全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